知识共享许可开放,CC0协议带来的博物馆藏商业化能给文创人哪些启迪
今日看点
2018年11月15日,芝加哥艺术博物馆(Art Institute of Chicago)确认加入“CC0无权利保留协议”,包括《神奈川冲浪里》《夜游者》等世界名画在内的馆藏近5万幅高清大图画作,全部开放免费下载。对于众多的艺术、文化或博物馆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那么,什么是CC0协议?其他博物馆的数字馆藏是否有开放?博物馆馆藏的商业化会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数字先锋”型的博物馆
近日,芝加哥艺术博物馆(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宣布以“CC0协议”,开放所有数字馆藏的高精度免费下载,令艺术爱好者们欢欣雀跃。这意味着爱好者们不用为了看清楚展品再隔着反着光的玻璃反复调整观看角度,而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屏幕上的高清大图,对作品的笔墨、技巧、色彩和材质进行研究。
日本著名浮世绘《富岳三十六景之神奈川冲浪里》 葛饰北斋作品
在博物馆数字化浪潮中,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并非第一个“先锋”。2017年8月初,哈佛燕京图书馆也正式宣布,馆藏的4200部/53000卷中文善本特藏数字化工程已全部完成,网友可以免费在线浏览、下载。
哈佛燕京图书馆
最近几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洛杉矶盖蒂博物馆等世界顶级的博物馆机构都已通过“CC0”协议的形式,开放了数字高清资源馆藏的下载,且支持用户对于数字资源的商业化应用。荷兰规模最大的博物馆——阿姆斯特丹荷兰国家博物馆不仅鼓励公众下载数字资源、创建专题、已经进行在创作,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名为“荷兰国家博物馆工作坊奖”的奖项,奖励来自观众的优秀创意。
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OPEN DATA计划
CC协议:更广泛应用于文字艺术类作品的知识共享协议
现在公共文化机构的数字化和开放性已经使得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成了最常见的学习工具,文化、艺术作品的社会化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CC协议也便应运而生。
根据维基百科的描述,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是一个非营利组织,该组织提供同名的一系列著作的授权方式,在2001年正式运行,最初版本在2002年12月16日发布。其主要宗旨是使得著作物能更广为流通与改作,可使其他人据以创作及共享,并以所提供的授权方式确保上述理念。
知识共享协议允许作者选择不同的授权条款和根据不同国家的著作权法制定的版权协议,版权持有人可以指定以下的条件:
而“CC0协议”是其中极为特殊的一种授权条款,意味着版权人将对作品不保留任何权利。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等这些“数字先锋”型博物馆采用了“CC0协议”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当你可以下载任意一副艺术作品,印在T恤上、手机壳上,做成自己的文创产品,而不用付费,也不用担心侵权。
收藏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中的梵高作品《卧室》
“CC0”协议和博物馆精神,文物 “活起来”从何谈起
“我不在乎这些图片被如何使用,”荷兰国家博物馆馆长维姆·贝维斯曾表示,“博物馆藏品应该属于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至少在文化用途方面。这些物品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被观看。开放图片只是进一步扩展它们的这项功能——在教学中使用,把它们转发给朋友,或者写一些关于它们的文章。我们不希望人们只能在博物馆里观看这些物品,我们希望与参观者建立联系。”
贝维斯馆长这一席话,对现代博物馆精神进行了通透的描述。同时,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浪潮引领了文化创意衍生品的潮流,中国美术馆以及其他几个机构在此前都曾表示过,他们有加入“CC0协议”开放数字化馆藏的意愿,但在处理版权问题上,还缺乏各方满意的解决方案。为什么我国国内的博物馆不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文物、藏品的社会化呢?
这是因为我国虽然有本土化了的知识共享协议,但采用“CC0”协议意味着放弃对作品的署名权,而在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律体系下,署名权是无法被放弃的。具体来说,在国内的《著作权法》中规定,署名权作为精神权利,对其转让和放弃的约定通常严格受到法律的禁止而不具有效力。
以故宫博物院为例,故宫博物院已经凭借极高的执行力完成了对于大多珍宝的数字化展示,用户也可以自行登录网站下载喜欢的作品。但是根据故宫博物院的版权声明,网站刊载的图片等作品还无法被用于商业用途。
故宫博物院的版权声明
这又使得我们想起那个经常被提起的问题——怎么才能让文物“活起来”?或者说,怎么开发文物,才能在文物精神的传承和商业化上取得平衡?
我们认为,文物的活化,意味着文物精神的传承和传播,和传播路径的创新。故宫博物院和大英博物馆开发的文创产品,用生动的形象将馆藏进行了开发,将文物故事和文物精神通过商业化手段传递给消费者。
大英博物馆旗舰店正在热卖的商品
而这些采取了“CC0协议”的博物馆,则以更高的格局和更加开放的心态,将这些属于全人类财富的开发权,交还给全人类,使得这些人文财富能够在社会中传播,让优秀的艺术作品进入更广泛的生活中,让更多的人感知和感受优秀文艺作品的艺术精神。
创作自爱德华·蒙克《呐喊》和梵高《自画像》的手机壳
创作自优秀画作的抱枕
END
美 编 | 赵 婕
推荐阅读
专访 | 网络文学“大神”天使奥斯卡:“人人即作家”的网文时代,我们仍然需要坚守
专访 | 蒋胜男谈网络文学创作:大浪淘沙,在诚意与敬畏中前行